史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对发展现状的正确理解、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适合的产业融合比例

来源:安博体育电竞网址    发布时间:2023-12-18 20:59:30 浏览次数: 1

  2020年,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告,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发展阶段的一个转换。从产业角度看,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多数表现在产业体系失衡,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产业要素与劳动生产力低下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相对于美国,我国当前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只达到了他们的40%左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之一便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习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产业角度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为两方面。

  目前全球化经历退化,区域贸易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这使得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由注重效率为主向注重效率和安全兼顾转变。以区域性贸易制度化为例,全球很多地区都签订了贸易协定,如《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这实际上都促进了区域性贸易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未解决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如美国和日本给予财政补助等,旨在鼓励并促进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向本土回流。正如张杰教授在CMF专题报告中所说,我国部分地区正经历着企业撤离过程,这一些企业将搬到美国和日本及其贸易伙伴的区域中。

  十年前,世界银行的一个报告说明,全球已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价值链,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价值链,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价值链。然而,以我国为中心的价值链、产业链在近十年正面临着被切割、被分解的风险。例如,在高端技术、高端制造等环节,企业正在撤离,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面临转移,这是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建立自己的创新驱动产业链,来解决和应对高端技术供给不足和低端产品占比上升的问题。

  二十大报告说明,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现代化强国总战略安排分为两步走,其中第一步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产业体系,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在全球展开,产生了深刻影响。第四次科技革命和前三次科技革命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它从基底上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并且这种改变是缓慢的,我们身处其中却尚未深刻感知。

  数字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改变了生产函数。数字既会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也同时对我们的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前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促进某个行业、某个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比如纺织行业、电力行业、计算机行业等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体系一直在升级,实现经济稳步的增长。第四次科技革命则是在分工形成的增长源泉基础上,促进产业融合式发展,进而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这是由于数字化的经济使产业交叉融合的成本下降,由此产生新业态、新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源泉。

  网络化和平台化的企业,在经济社会生产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特别是平台企业在社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前三次产业革命中,尽管我们已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也从经济学角度对环境污染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理论,但没有精确指出环境污染是不可逆的。不同于前几次的约束条件,新科技革命面临的新约束条件是温室气体减排,这个新约束条件是一个硬性的、前置性的约束。《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一致表明,到本世纪末要努力把地表温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2℃之内,温室气体排放要控制在一个合理阈值内,超过该阈值大气变化将不可控。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们不可能像前几次工业革命一样,在环境污染后通过技术变革创新来解决,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突破阈值,生存环境将不可改变。

  总体来看,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产业新竞争优势是顺应科技革命趋势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新技术革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环境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应该具有五方面特征,即空间特征、动力特征、韧性特征、结构特征、绿色特征。

  从空间上来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集群集聚化的发展特征。在产业体系形成过程中,空间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最终形成集聚型经济,它会产生外溢性效应,从而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例如,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北京中关村、台湾新竹园区,这些都是集聚型产业形态,在区域内部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集群体系。

  创新驱动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力特征。从全球来看,产业高质量发展都是在科技革命推动下慢慢的提升的。针对我国而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最主要的是要形成自立自强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以此解决高端技术和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特别是在新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变化下,我国已面临产业链被切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被禁用封锁的危机。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需求来看,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同样是必要环节。创新驱动应该是全产业链条上各个主体的协同创新,在产业间、企业间,以及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供应商和政府机构间形成创新网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的协调发展,仅靠一方面发力是不可取的。

  韧性特征是针对我国面临的新发展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而提出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性和要求。产业体系是国民经济循环的动力和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产业互相融合交叉,形成紧密的全球联系。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一些国家的“小院高墙”战略,对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新型国际条件下,我国发展要充分考虑外来冲击影响,保持经济畅通循环,为此,构建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具有韧性特征。解决韧性问题的重点依然体现在解决基础能力短板、核心能力短板和“卡脖子”问题上。

  融合式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构特征。在新技术革命作用下,经济增长源泉由过去的生产分工转向现在的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具有多样性,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一二三产业间融合、产业内部融合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及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

  低碳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绿色特征。我们构建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是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能源排放必须要符合双碳目标的要求,不能像过去一样,只追求经济目标和发展速度,而不考虑对外部生态环境的影响。

  整体来看,结构决定功能,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是工业生产体系,也包括农业和服务业,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实体经济内部协调发展,还要与金融服务业协调发展,这才能构建完成符合当前发展需要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要求的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五个特征是新发展阶段对我国转型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也是新型工业化下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

  我国目前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不仅仅在高新制造领域,实际上各个领域都与国外市场有密切联系,一些细小的行业同样依赖于进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但这不意味着要切断和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而是针对一些国外的恶意限制来攻克部分关键技术,保证国民经济畅通循环。因此,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着重解决影响产业发展和经济畅通循环的问题。具体来看,可以总结为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产业基础能力薄弱、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这是最根本性问题,需要长期引导加快发展。二是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和品牌影响力不强,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多数为代工生产,市场销售依赖于其他国家的标准和品牌,这是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三是资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发展问题,这在将来也会是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已经对外宣称要实现“3060”碳减排目标,为遵守这个诺言,必须对产业生产方式进行绿色化改造。四是区域间和产业间协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可以归纳为六方面。

  针对国外有意遏制我们国家发展的关键技术,要实行新的制来加快研发创新和产业化。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保证制造业比重稳定,因此要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制造业核心地位。我们研究发现,我国出现制造业占比下降过快问题,然而随着数字化的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不断融合,如何判断制造业的合理占比是一个需要探讨的新问题。同时,我们提出产业结构早熟问题,与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能力相比,制造业下降过快受到一些不利因素影响。

  从长远看,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种融合式的发展,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则属于协同发展。我认为,在“十五五”期间有必要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我国目前不仅在生产环节受制于人,在生产资料前端和后端领域同样备受限制,例如前期设计研发,后期品牌运作、标准检验检疫等。因此,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调制造业核心地位,但不能片面地只强调制造业,还要促进产业融合式协调发展。

  实现“3060”双碳目标,最关键和根本的举措是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如果能源可以实现低碳转型,那么双碳目标就有很大把握实现。但能源低碳转型一定要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没有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

  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补短板,另一方面锻长板,增强反制裁能力。在补短板方面,内部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会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经济畅通循环,因此,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生产力布局,重点推动产业链国内外有序转移。需要注意的是,向国外转移有时候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成本推动下的自然选择,不能一味地把它看作是不好的因素,通过有序转移甚至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锻长板方面,要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强产业链供应链。绝不能关起门来搞封闭主义,走闭关锁国路线,一定要在开放中做强产业链供应链。

 /naipan2utf.php?pw=xuanz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