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你可能误解太深了!

来源:安博体育电竞网址    发布时间:2023-09-20 22:51:50

详情介绍

  原标题:厉害了,中国制造!你可能误解太深了!去中国化恐已剑拔弩张

  “我们应该的口罩来自中国、防护服来自中国、防护面罩来自中国、呼吸机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检测药剂也来自中国,怎么会这样……”纽约州长科莫困惑了。

  当英国卫生署呼吁穿塑料围裙代替防护服,当美国单只N95口罩卖到25美元,当防疫物资里充斥着“made in China”,他们很难不困惑:关键时刻“能保命”的制造业为什么如此依赖中国?

  2017年,日本一档试验节目里要搬走实验者家中所有中国制造的物品。结果,小到零部件,大到数码家电,那些吸尘器、空调、洗衣机等通通都来自中国。甚至连试验者穿的衣服、鞋子,也经过了中国工厂代加工。

  不管甘不甘心,“中国制造”好像已经无处不在了。但世界真的离开“中国制造”就寸步难行吗?“中国制造”真的已经强大到无可替代吗?恐怕今天要迎来一盆冷水了。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在近期的采访中,大谈吸引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的一系列政策。日本更是在政府应对疫情的经济文件里,直接提到了企业搬回日本国内可获得的补助比例。

  被新冠疫情“折磨”的一个多月里,美国股市经历了“10天熔断4次”的历史时刻,全国经济遭受到巨大冲击,更有2200万美国人失业。日本共同社也在今年3月发表评论文章,称日本2020年一季度的GDP极有可能会继续呈现负增长,大大加剧了日本经济低迷长期化的忧虑。

  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制造业回流”或许的确会成为解决美国和日本经济窘境的“救命稻草”。

  2018年美国联储经济数据(Federal Reserve Economic Data)提示,在美国1.33亿的非农就业人口中,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总数高达9327万,而从事工业的只有1807万(其中从事制造业的1188万)。

  而在制造业中,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口的只有几个行业:金属加工(140万)、装备制造(110万)、计算机(107万)、交通工具(148万)、食品生产(144万)。

  在这样的从业比例下,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体,想要借助疫情的“东风”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回流幅度必然不会太高。就算这次美国有2200万失业人口,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凑出大量专业对口的劳动力来支撑制造业的日常生产。

  更何况,对于制造业中占比最多的那些生产初级工业品的跨国企业来说,市场才是决定其位置的关键。即便美国国内给出的条件再有吸引力,远离目标市场,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在支付高昂人力成本的基础上,还要承担远距离的运输费,这个买卖并不划算。

  美国政府和他的经济顾问们不可能不明白这一个道理,所以美国在这个特殊时期重申“制造业回流”,除了试图增加与中国谈判筹码的政治因素之外,它的目的更有很大的可能是为了给那些具有垄断性的高的附加价值的高精尖产业释放一种信号——

  目前美国国内的制造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美国本土更能为高精尖产业的制造生产向智能化迈进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欢迎你们回来!

  从短期来看,这种信号的影响力有限,毕竟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很难逆转,短时间之内让这些跨国企业们放弃原有的红利,几乎不可能。

  但别忘了,追逐利益,永远是商人的天性。当智能化制造为降低生产总成本带来的“甜头”足够大的时候,没什么能拦住这些跨国企业回流的脚步。

  《2019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位居全球第三阵列的前列,在美国、德国、日本之后,名列全球第4位。

  中国制造赢在“规模”,是美国的1.5倍、日本的2.7倍。质量效益输得最惨——美国是我们的3.8倍,日本2.1倍、德国1.8倍。而在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上,美国的指数对比我们也逾两倍。

  规模发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人多、支起的摊儿大,靠着大量劳动力营造出一个繁荣的表面现象。口罩能做、机器配件也能做——整个“中国制造”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囊括了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这在全球是独一份。但归根到底干的都是力气活、赚的都是辛苦钱。

  以2018年为例,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3万亿美元,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4.0万亿美元。总数一对比,感觉还不错,然而抛开人均谈总量就是耍流氓。分析一下2018年的劳动生产率,能够正常的看到: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28974.93美元/人,仅为美国的19.3%、日本的30.2%和德国的27.8%。同样都是工作,我们的制造业工资明显低于全球制造强国。

  人多,抬升了制造业增加值总量、拉低了劳动生产率平均值,功过相抵。更该关注的是“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也就是说制造的产品有没有人用,是被买走促进了世界的发展,还是堆在仓库里等待“伯乐”。或者进一步说,我们自己要用的造不造得出来,能不能不靠购买,能不能自给自足?

  可能大家认为“第几方阵”的说法有些抽象。说白了,第一方阵的美国,代表的是全球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第二方阵主打的是高端制造;我们所在的第三方阵,还是中低端制造。

  4月8日下午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受到全球化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制约,我国有创呼吸机的周产能约2200台,产能不足全球五分之一。

  一台呼吸机上千个零部件,国产呼吸机能实现其中绝大部分的国产化,可压缩机、芯片、传感器、电磁阀、氧气源这些核心零部件还是依赖进口。以国内呼吸机巨头们为例:鱼跃医疗的芯片来自德国等国家,谊安医疗呼吸机的涡轮均为瑞士进口,普博科技呼吸机的传感器来自英美,安保科技至少30%的呼吸机原材料依赖进口。

  跳出呼吸机的小圈子再看一下,中国集成电路进口占国内市场需求约70%、传感器芯片占比达90%,高端机床装备、高端工业软件基本被国外垄断。“大企不强、小企不专”的势态使一部分制造业成了单纯的“加工业”。

  这就是“卡脖子”。是不管美、德、日等国家的制造业会不会回流,我们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撕开风光的表面,我们一定要承认:中国制造处于第三方阵是事实,短时间之内很难有根本性改变也是事实。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情况仍处在电气化和数字化并存的阶段,甚至很大部分的企业还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而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这种工业3.0时代的标准,美国和德国这两个老牌工业大国可是很早之前就已经实现了。

  而现在流行的“工业4.0”,把整个生产的全部过程的供应、制造、销售都放在物联网信息系统的掌控中,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达成产业变革。到那时,工业公司的跨界竞争将会成为一个常态,甚至整个商业社会都将被重塑。

  在这样诱人的“蛋糕”面前,抢占先机特别的重要。不过,综合我国目前的制造业发展状况来看,与其说“中国制造2025”要在工业4.0趋势下抢占先机,不如说是中国制造的一场自救。

  毕竟,美国和德国不是傻子,不论是这次的“制造业回流”还是之前的“重塑制造业”,他们一直都在琢磨怎么把中国吃下去的“蛋糕”再抢回来。工业4.0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契机。

  在这个关口,中国只能咬牙逼自己转型。否则在工业4.0下一次洗牌时,驰名世界的“中国制造”非常有可能是被洗掉的那一批。

  除了要警惕美国和德国这种老牌工业大国的威胁之外,印尼、越南这种同样靠“制造”发家致富的国家,也早对中国的制造市场虎视眈眈。

  虽然印尼、越南等国的生产链完整度、产品质量、工人的工作效率在短时间内都比不上中国,但他们远低于中国的总成本,在很多跨国企业眼中还是十分有竞争优势的。

  而对于国际制造业市场来说,如果美国和德国的“重塑制造业”完成,与致力于初级工业品制造的印尼、越南等国形成合围,那么被夹在中间的中国,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尽快向工业4.0突围。

  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虽然中国近几年在人工智能的一些领域,包括机器学习、文本分析等方面所发表的论文总数和被引用总数与美国的差距快速缩短,但是在更进一步的深度学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方面,和美国的差距依旧十分明显。

  《2018中国人工智能指数》中,中国的AI人才总数只有5万人,而这一个数字在美国,是83万。

  由长安信托特约赞助的大型人物专题纪录片《我是科学人》全网上线,欢迎观看。

 /naipan2utf.php?pw=xuanz123